“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,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,教室里哪些物品和化学有关?”11月10日,课堂上,自治区先进工作者、伊犁师范大学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教授昆道列提·艾力木阿吉向学生提问。“墙面的涂料”“地砖”“课桌椅”“我们穿的衣服”……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,昆道列提会心一笑,继续提问,“那化学重要吗?”“重要!”
这是昆道列提上《无机化学》专业课之前的“热身”。“通过互动的方式,共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现象,这样就能让学生们意识到化学的实用性,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”他说。
资料图
昆道列提面庞清瘦,皮肤黝黑,双手有点粗糙,手指上因常年握粉笔而留下了老茧。他已经在这三尺讲台上站了30余年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子,今年9月他又迎来了一批新学生。“又得重头开始教啦,这一个多月我已经摸清了他们的化学基础。”他笑着说道。
说到教学、专业知识昆道列提滔滔不绝。他说:“我今年带的2020级化学专业3A班和3B班是双语班,通过平时的课堂交流、模拟测验等发现学生的基础比较差,对化学的兴趣不是很浓厚,这是教学中最难的问题,我可是下了功夫才渐渐地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,将他们引到化学的门里。”
那昆道列提把功夫下在了哪里呢?课堂上,他通过真实的化学实验、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;课堂外,他像家长一样关心着他们的衣食住行,辅导功课。
资料图
最让昆道列提引以为傲的是他设计了《无机化学实验规范及考核标准》《两层环形元素周期表》,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,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、激发学习兴趣,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提升。
“不同于我们上中学时看到的那个简单表格,昆老师的《两层环形元素周期表》模型,不但周期性明显、实用性强,而且便于记忆。”学生李亮说,“昆老师还鼓励我们自己动手做《元素周期表》模型,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。”
对昆道列提来说,每学期的72个课时明显不够用,他还经常利用自习课时间给孩子们补习。“我希望将我多年总结下来的经验和技巧,全部传授给学生们。”昆道列提说。
资料图
老师对学生的爱,总能激发学生扬帆起航。“当我得知有个别学生家庭条件不好,有的甚至不得不放弃学业时,我和妻子决定去帮助这些孩子。”昆道列提说,他常常把学生接到自己家吃住,还给他们购买学习用品,给予学生更多关爱。
在昆道列提看来,作为一名大学教师,教书育人很重要,科研同样重要。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,他研究合成了20多种新型多酸化合物。截至目前,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(国外SCI级别12篇),20余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,撰写了6部学术专著和教材,主持并参与了12项科研项目。
多年来,昆道列提先后获得了开发建设新疆奖章、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
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“大半辈子教书育人,如今还有3年就退休了,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索出更多新方法,培养更多学生,多带学生们做一些感兴趣、有意义的实验。”昆道列提说。